当小肠被广泛切除后,肠道吸收面积明显减少,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就称为短肠综合征。这种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成人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肠系膜疾病等,儿童患者的病因主要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那么,短肠综合征怎么治疗呢?我们来揭秘短肠综合征的两个疗法。
1.营养支持:短肠综合征会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时造成生命危险,一定要给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方式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前者是指通过口服或者鼻胃管输入营养液,后者通过静脉注射输入营养液。非急性期患者最好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辅以肠外营养补充。如果患者仅剩部分空肠,肠适应状况较差,就需要选择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以少食多餐为主,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严格控制糖分摄入。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增加肠道吸收面积,手术方法主要有结肠间置术、小肠肠段倒置术以及括约肌再造术等。结肠间置术通过将结肠间置在回肠或者空肠之间,延长肠道的运输时间,延缓食物排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他手术方法还有小肠缩窄延长术、小肠移植术等,其中小肠移植术式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不能广泛应用。
短肠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这种病经常发生在小肠切除术后,患者会出现腹泻、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营养不良会不断加重,甚至造成生命危险。这种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营养支持为主,必要时需接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