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是临床上检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成人的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之间,而餐后血糖不超过7.8mmol/L。当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可以考虑是糖尿病。那么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比有什么区别呢?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必须隔夜空腹超过8个小时在早餐前采血检测,能够完全排除进食的影响。空腹血糖能够反应胰岛β细胞的功能,显示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量或功能异常的现象,这对糖尿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当突然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时,都应该前往医院接受血糖检测。如果空腹血糖偏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则称为血糖受损,患者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使血糖回到正常的水平,避免进展为糖尿病。
2.餐后血糖。餐后血糖需要在就餐后两个小时测定,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判断患者的进食及用药是否合适。如果餐后血糖升高明显,患者很可能会发生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会随着餐后血糖上升而上升,与空腹血糖没有必然的关系。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重要的,糖尿病检测指标,两者的临床意义不一样,前者的作用在于诊断糖尿病,后者的作用在于预测心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治疗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如果在某段时间内餐后血糖不断上升,说明治疗方法及饮食习惯不合理,要及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