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跑步、骑自行车、游泳以及打球等,如果患者没有用正确的姿势运动或者身体过度疲劳,就有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运动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多见,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出血、韧带拉伤、骨折等,接下来对运动损伤的常见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1.缓解软组织损伤
当患者因为运动而出现局部软组织损伤时,局部会产生血肿现象,所以在受伤的24小时后及时使用温度较低的物品冰敷。在24小时后,患者可以艾灸以及毛巾热敷,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时应当口服跌打损伤丸等药物。如果血肿比较大,患者需要接受手术,将肿块取出。
2.清理伤口
当患者因为运动事故而产生伤口和出血状况时,需要先用清水清洗,然后使用碘伏或者酒精消毒,最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起来,避免灰尘进入患处。患者不能在局部涂抹牙膏或者其他非药用的膏状物体。当伤口比较大时,患者应当接受手术缝合。
3.治疗关节扭伤
如果出现关节扭伤,首先要到医院接受影像检查,在受伤的24小时内不能进行推拿按摩,否则病情会加重,医生一般会使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患者需要谨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直到关节恢复。
4.治疗骨折
运动导致骨折比较常见,患者在受伤后不要乱动,最好拨打120或者寻求他人帮助,一般需要多人搬运送到医院接受诊治。大部分骨折患者需要接受手术进行骨折复位治疗,还应当服用止疼和促进骨骼恢复的药物。
综上所述,运动损伤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因人而异,大部分患者需要休息一个月以上。为了减少受伤的几率,患者在运动前应当做好预防工作,比如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果人们需要进行较为专业的运动,应当在教练的陪同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