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科疾病,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群,一旦发病可引发头痛、头晕、眩晕以及运动性失语等表现,严重者还会产生昏迷等情况。由此可见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治疗工作不能轻视,如下述这些方法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恢复。
1.吸氧以及通气支持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应给予吸氧以及通气支持治疗,发病后及时给予患者吸氧处理,这样才能改善呼吸困难等表现。如患者的脑干梗死或是大面积梗死,则会累及到气道健康,对此应当展开气道支持以及辅助通气治疗,及早处理才能控制病情发展,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抗凝治疗
抗凝剂可应用于病发早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用药后能够干扰凝血期间某些凝血因子,从而发挥了较好的抗凝作用。但对于具有出血倾向或是溃疡病史的患者,则不宜使用抗凝剂治疗,以免用药不当影响到健康恢复。
3.手术治疗
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大动脉出现了狭窄的情况,则要给予介入治疗,应结合患者的病情选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通过手术可提高治愈率,且能改善头晕、头痛以及运动性失语等表现。患者在术后不宜劳累,应当按时休息,还要保持较好的生活规律,待身体恢复后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综上所述,介绍了三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提醒所有的中老年朋友要关注自身的健康,提防头痛以及眩晕等症状的出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则要警惕该病的发生,及时去医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展开治疗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稳定病情,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