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生化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可以反映营养的情况以及肝功能的情况。总蛋白偏高,首先要考虑为生理因素所致,如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经常熬夜以及心理压力大等,都有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紊乱,出现机体代谢异常的症状,如总蛋白偏高、营养不良等。除此,还有一些高危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总蛋白偏高的症状,如蛋白质摄入过多、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具体详细介绍如下。
1.慢性肝炎
部分患者出现总蛋白偏高的症状,可能与慢性肝炎有关,因为慢性肝炎容易损伤肝脏,出现肝功能下降的症状,如疲倦乏力、厌油腻以及腹胀便溏、总蛋白偏高等。
2.蛋白质摄入过多
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导致体内蛋白质过剩,出现总蛋白偏高的症状。建议此症状发生后,立即进行饮食调整,减少蛋白质摄入,避免病情恶化,危害健康。
3.肝硬化
总蛋白偏高也会考虑为肝硬化所致,因为肝硬化反复发作也会损伤肝细胞和肝组织,导致患者出现肝区疼痛、厌油腻、总蛋白偏高等异常症状。
4.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多由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所致,出现后主要表现为血钙升高、总蛋白偏高、肾功能不全以及贫血、骨痛、肝脾大、发热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容易损伤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蛋白质吸收障碍的症状,如总蛋白偏高、慢性腹泻、全身性水肿等。
6.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总蛋白偏高的症状,同时可能还会伴有乏力、虚弱、体重减轻等。
无论是本文介绍的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总蛋白偏高,都要做好科学处理,缓解不适病症,保障自身健康。但是要注意,在总蛋白偏高恢复期间,不能食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腐等,都要远离,不宜触碰,否则的话可能就会因为饮食不当,加重病症反应,影响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