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又可以称作心肌梗死,通常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造成的心肌坏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注意身体的变化,及时地发现和治疗心肌梗死是很重要的,那么心肌梗塞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患者应当限制热量的摄入,为了减轻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发病早期,应该尽量少食多餐,而且以流质为主,而且防止摄入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当病情好转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半流食的数量,并慢慢增多热能。可以进食适当的瘦肉、鱼类、水果等。
第二、饮食要注重平衡、清淡且富含营养,为了改善机体的功能,包含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可以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应防止摄入过量和刺激性饮食,不喝浓茶、咖啡。有不可以摄入大量的脂肪,由于有可能因餐后血脂上升、血液粘度上升,引起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造成血栓形成。
第三、还要注意钠、钾的含量平衡,可以适当加多对镁的摄入,以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特别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出现和恶化。通常会建议低盐饮食,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可是急性期如果小便中钠丧失太多,就不要过分的限制钠盐的摄入。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调整。
第四、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完全的二十号,一般会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出现,此时饮食更应该注意。发病开始的一段时间,应该只选择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天6~7次,每次100~150毫升。如果患者心的功能有好转,疼痛减轻之后,可以慢慢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
心肌梗死是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不控制饮食,不但会恶化,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不及早地进行治疗只会导致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正所谓病向浅中医,大家应该在发现身体出现心肌梗塞的时候,就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切忌盲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