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每到一个年龄阶段就会掌握一项新的技能,而到了一岁左右时基本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但是有些宝宝却存在说话时间较晚的现象,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后就比较担心,害怕宝宝是否存在语言功能障碍。那宝宝说话时间比较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原因。
第一、缺乏交流:宝宝出现说话时间较晚的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缺乏交流所造成的。很多宝妈可能是一个人照顾宝宝,在照看宝宝的同时通常还需要做很多家务,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细心陪伴,这样就缺乏与宝宝的交流。如果宝宝长期生活在一个无声的语言环境中,就会错过语言锻炼的最佳时机,会出现说话时间较晚的现象。
第二、性格孤僻:如果宝宝到了三岁以后,仍然存在说话口齿不清的情况,而且平时表现得不爱说话,就要考虑可能是由性格因素所造成的。此时家长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和陪伴,鼓励宝宝多与他人进行交流,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帮助改善性格孤僻的问题。
第三、智力低下:宝宝说话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如果还伴有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就要警惕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尽快入院接受相关检查,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后期还需要定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帮助宝宝提高自理能力。
其实导致宝宝说话时间比较晚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每个宝宝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说话时间早晚各不相同,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也有可能存在一些疾病问题,家长一定要结合宝宝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善。平时照顾宝宝时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而且要多与宝宝交流,并且鼓励他们表达心里所想,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