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囊肿是临床发面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该病根据病因可分为三种类型,比如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植入性囊肿。皮下囊肿的主要病因目前不是很不明确,临床方面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此外,皮肤卫生不良也是本病的重要诱因。那皮下囊肿需做哪些检查呢?下面具体分析。
1.皮肤检查:皮肤检查是诊断皮下囊肿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的皮肤损害部位、大小、形状,触诊皮肤损害的质地、活动度、边界,可以初步明确皮下囊肿的性质。
2.病理活检:皮下囊肿发生后,患者也可以通过病理活检来诊断,通过取皮肤损害的部分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诊断该病;而取部分囊肿内液体进行检测,则有助于明确皮下囊肿的发病原因。
皮下囊肿通过检查确诊后,要及时治疗。临床方面一般都采用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维A酸、异维A酸、曲安奈德、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如果药物疗效不佳且囊肿持续增大,则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为囊肿穿刺引流术,进行囊肿穿刺后,一定要注意清洁患处皮肤,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皮下囊肿的检查方法如上所述,本病发生后,通过积极规范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预后通常较好,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会留下后遗症。该种疾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日常护理,患者要注意皮肤的保护,避免皮肤外伤,还注意皮肤的清洁,定时洗澡,避免出现毛孔堵塞。除此以外,患者还要注意适度运动,保证每周运动3次,每天至少做半小时的有氧运动,通过出汗排出毛孔内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