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在骨科中越发多见,好发于有切口感染或者是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患者,一旦发病引发局部剧痛、限制活动等表现。由于化脓性骨髓炎的危害性严重,为此该病的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当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后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治疗。

1.一般疗法
化脓性骨髓炎发病后,患者可采用全身支持疗法来治疗,及时少量多次输入新鲜的血液或者是球蛋白,这样才能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出现高热症状时,则要给予患者物理降温,此外还人保持水以及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还要积极纠正酸中毒。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首选药物,需结合细菌培养以及药敏实验结果来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患者至少要连续用药三周时间,一直到体温恢复到正常,且局部红肿及热痛症状得到减轻才可以停药。
3.手术治疗
对于病程时间较长的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而言,一般及药物治疗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对此应当考虑手术方法治疗,比如病灶清除术、消灭死腔蝶形手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手术后伤口部位容易遗留下疤痕,患者应当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护理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在恢复期间应当卧床休息,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另外家属还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要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安慰和鼓励,让其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综合以上知识,认识了四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方法,大家应当重视自身的健康身体,一旦发病需把握好治疗时间。另外需加强治疗过后的护理工作,注意抬高患肢,限制肢体的活动,这样才能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将患肢固定在功能位。如身体状况良好,可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但要注意运动期间的强度,切记不能进行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