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发性关节炎是小儿时期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发生于4岁以上的小儿,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病发病急骤,表现为发热、皮疹、肝脾肿大、关节炎等症状,严重时合并胸膜炎或者心包炎。当累及神经系统时,会出现脑膜刺激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等。那么幼发性关节炎是怎么形成的呢?

1.感染因素。这种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从小儿的关节液细胞中能够分离出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其它病毒还有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小儿需接受关节液分析、血常规检查及滑膜组织学检查等,通过关节液分析,能够排除化脓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
2.遗传因素。这种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相关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特性可决定机体是否发生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决定是否发生免疫损伤。
3.免疫学因素。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能够检测出优势T细胞克隆,以CD4+T细胞最常见。由于T细胞及巨噬细胞被大量激活,生成了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2,从而诱发关节炎。
以上是诱发性关节炎的形成原因,包括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及免疫学因素。这种病的高发年龄段在5岁到10岁之间,发病急骤,常常累及多个关节,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严重时会发生残疾。在发病期间,需要卧床休息,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严重时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到了疾病晚期,如果发生严重关节畸形,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关节置换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