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具体如下:
一、肾外症状
1、皮疹
为本病首发和主要临床表现,发生在四肢远端、 臀部及下腹部,多对称性分布,稍高于皮肤表面,可有痒感,1-2 周后逐渐消退,常可分批出现。从紫癜到肾脏损害间隔时间少于2周。
2.关节症状
是本病常见症状,特点为多发性、非游走性,多发于踝关节的关节痛。
3、胃肠道症状
常可见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以及腹泻,常见部位为脐和下腹部。腹痛有时可表现为阵发性肠绞痛。
4.其他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受累,如头痛、抽搐和行为异常等。
二、肾脏表现
主要表现为尿异常,表现蛋白尿、 血尿,部分患者有肾功能下降。为预防紫癜复发而加重肾脏损害,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清除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积极寻找可能的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