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胆囊缩小是正常生理现象,其与胆囊内胆汁排出、进入十二指肠有关。
胆囊的主要作用就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胆汁是肝细胞分泌出的消化液,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同时胆汁也能起到中和胃酸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持续分泌胆汁,胆汁随着肝内胆管流入胆囊内储存,胆汁会在胆囊内逐渐浓缩。非消化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胆囊处于充盈状态。
在进食3~5分钟之后,食物经过十二指肠,会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分泌缩胆囊素,并导致胆囊收缩。胆囊收缩的过程中,会将胆汁大量排入十二指肠内。胆囊内胆汁排出后,胆囊充盈度就会减弱,进而出现餐后胆囊缩小。越是进食大量含脂肪类食物,胆囊排出胆汁量就会越多。进食脂肪半小时左右,胆囊即可排空。
因此,餐后胆囊缩小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建议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三餐饮食,保持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模式,以减少肝脏和胆囊工作压力,维持机体健康。如果出现了右上腹疼痛、皮肤和巩膜黄染、消化不良等体征,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是否为胆囊疾病,并遵照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