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胆囊大小为60~80mm,其会随着胆汁储存和排出增大或变小。
胆囊就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其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合而成。主要功能为储存和浓缩胆汁、分泌尿液。当肝脏生成胆汁后,即可通过肝内胆管流入胆囊内,并在此浓缩。进食3~5分钟后,机体会产生缩胆囊素,并刺激胆囊将胆汁排出,以辅助中和胃酸、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消化和吸收。
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胆囊大小约为60~80mm,其在充盈时直径能达到80mm左右,在排空后可缩小至50~60mm,宽度大约为30mm。如果出现胆囊结石、息肉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可造成其直径变大,甚至会超过100~120mm,并伴随右上腹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等体征,部分可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建议出现食欲不振、右上腹痛、黄疸等体征后,尽早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等,确定是否与胆囊疾病有关,并遵照医嘱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进食大量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戒烟戒酒、多进行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增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