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不可完全治愈,但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医学上比较多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数是长期接触有毒颗粒或者是气体,造成肺部组织损伤引起的。这一病理改变一旦形成,则无法逆转,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不可完全治愈,且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肺功能丧失,后期即便简单的吃饭或活动,都有可能造成呼吸费力,影响正常生活,甚至会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胸、慢性呼吸衰竭、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时也会影响寿命。
在确诊疾病之后,若能得到积极的治疗,是有可能延缓病情发展的。如出现气短时,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能帮助扩张气道,缓解症状。若是有痰液不易咳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治疗,包括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羧甲司坦片等,可促进痰液排出。若家庭条件允许,可以坚持长期家庭氧疗,提高生活质量。符合手术指征者,可通过肺减容手术、肺移植手术等进行治疗,能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日常中要戒烟、远离二手烟,有利于延缓肺部损伤。同时可适当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如吹气球或慢跑等,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是反复咳嗽或咳痰、呼吸困难,则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