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率低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及调整作息改善。脂肪率指在人体中,脂肪所占比率。男性一般正常脂肪率为10-20%,女性一般正常脂肪率为17-30%。男性脂肪率低于10%,女性脂肪率低于17%,则为脂肪率偏低。脂肪率低会导致畏寒怕冷、营养失调、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甚至骨折。
1.畏寒怕冷:脂肪作为人体重要器官,起到产热保暖作用,若脂肪含量过少,人体相应所获得的热量也会减少,容易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可以适量吃一些高油脂食物,比如猪蹄,但切记不可过量。
2.营养失调:许多微量元素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参与,当脂肪含量减少时,一些脂溶性维生素也无法被人体吸收,则会出现消瘦、皮肤粗糙、贫血等营养失调表现。鱼、虾、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可以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
3.内分泌失调:体脂率过低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女性会发生月经紊乱、闭经,男性则可能出现雄激素分泌异常。作息规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加重此问题,成人一般需要保障6-8h睡眠时长。
4.免疫力降低:脂肪作为维持人体机能运转的重要成分,当其含量过低时,无法正常提供各器官所需能量,会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力降低。可以通过多喝牛奶、多吃鸡蛋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帮助改善体质。
5.骨折:脂肪具有弹性,存在缓冲减震作用,保护人体脏器,发生磕碰时不会造成过多损伤。脂肪率低则没有办法保护人体,导致骨折的发生。适当运动比如慢跑、爬山等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塑造体型,增加肌肉含量。
脂肪是人体重要器官,脂肪率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人体正常健康,因此一定要保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及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