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和检测方法等因素而异,一般在7-16克/升之间。免疫球蛋白G偏高一点点可能是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肝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导致的,可通过药物干预、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1.肾小球肾炎:如果肾小球肾炎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选择功能丧失,可导致尿中出现大量免疫球蛋白G,使免疫球蛋白g偏高。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病毒性肝炎:如果患有病毒性肝炎,可能会影响肝脏蛋白合成功能,造成免疫球蛋白G偏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拉米夫定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谷胱甘肽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可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结构,使体内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G。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体内免疫抗体水平增高,出现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现象。可遵医嘱使用硫酸羟氯喹片、来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会引发免疫球蛋白G偏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情况,应前往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