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明显异常和未见异常的区别一般有准确度、描述方式、漏诊率、临床指导意义、复查指标等。
1.准确度:未见明显异常和未见异常是临床医学检查中的常见描述用语,未见明显异常通常指在受检部位未发现大的病灶,可能存在细小病变;未见异常表示检测部位一切正常。
2.描述方式:未见明显异常多是临床检测医师的规避用语,用于规避漏诊、误诊等情况;未见异常是就诊医师对于无病变的诊断性用语。
3.漏诊率:不同医疗机构所选用的医疗器械差别较大,检测仪器的精确度不高时,医生为预防漏诊,可能会标注为“未见明显异常”;检测仪器较为先进,或检测方式简单,误差较小一般使用“未见异常”。
4.临床指导意义:临床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可能存在风险,“未见异常”提示医生可以排除该项检测原因。
5.复查指标:检查结果为“未见明显异常”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复查;“未见异常”患者在短期内不用再次进行该项检查。
多数情况下,检查报告单中出现“未见”描述用语时,无需过度担心,可遵从医嘱进行其他检查,排查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