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心慌多考虑是正常现象、情绪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还可能是心脏神经症、心脏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了相关病因后进行合理治疗。
1.正常现象:拔罐时产生的负压可能会刺激末梢神经,容易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发红、发痒、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用过度担心和特殊治疗。拔罐后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2.情绪不稳定:如果在拔火罐时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处的血液循环迅速加快,也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烦躁不安等症状。在拔罐期间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在拔罐结束后也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吃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大蒜等。
3.心脏神经症:心脏神经症属于心血管内科方面病症,可能是长期过度劳累或压力较大引起的,拔罐时疾病发作会出现心跳加快、心慌、心前区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建议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改善,还可以遵医嘱口服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治疗,能够起到营养神经的效果,缓解症状。
4.心脏供血不足:如果心脏处的血液循环流动异常,可能会使心跳频率发生改变,此时拔罐可能会伴随胸部憋闷感、压迫样疼痛、心慌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复方丹参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治疗,能够促进心脏处的血液循环,减轻心慌现象。该类人群不建议多次进行拔罐,以免加重症状。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是冠状动脉过度狭窄引起的,在患病期间拔罐会出现胸前区域压迫感、心跳频率过快、心慌等症状,不及时治疗,还会伴随心力衰竭。建议及时配合医生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方式治疗,对病情的恢复起到帮助作用。
在日常中需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以免增加肾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