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宝宝落地醒可能是方法运用不当、婴儿的大脑发育、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温度、降低房间噪音、动作轻柔、等待适当时间放下、培养自主入睡等方式逐渐调整,改善落地醒的现象。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调整房间温度:一般大人抱着时宝宝会感受到温暖和大人的呼吸,有安全感,把宝宝放下之前可以将被窝暖热,同时调整房间温度,一般在18-24℃之间比较适合,使用舒适的睡袋或薄毯包裹,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2.降低房间噪音:宝宝睡觉的房间如果有较大的噪音会导致宝宝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出现落地醒现象,尽量减少房间内的噪音和光线,安静的环境能减少落地醒的情况。
3.动作轻柔:放下宝宝时要保持重心不能突然变化,放缓弯腰的动作,放下前尽量让宝宝持续贴在妈妈胸前,先把臀部放在床上,此时宝宝的头仍旧枕在妈妈的臂弯里,保持几分钟慢慢抽出手臂,能够减少宝宝哭醒的概率。
4.等待适当时间放下:宝宝睡着后一般20-30分钟才能进入深度睡眠,可以等睡熟后慢慢放到床上,如果撇嘴要哭,可适当稍微用力地按住宝宝的身体、轻轻拍打,保持些时间再移开双手,小宝宝存在惊跳反射,用毯子或睡袋适当束缚能减少惊跳反射导致的落地醒。
5.培养自主入睡:尽量减少抱睡宝宝的次数,入睡前多和宝宝互动、玩耍,消耗宝宝体力,能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哄睡前将宝宝放到床上,让宝宝逐渐适应在床上入睡。
每个宝宝自身情况不同,要选择适合的哄睡方式,如果落地醒的情况对宝宝睡眠质量影响较大,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