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胆钙化醇的摄入或合成过多,超过身体所需或肝脏、肾脏处理能力时,可能会有高钙血症、肾脏损害、心血管问题、软组织钙化、神经系统影响、骨骼异常等危害,建议及时去医院治疗。
1.高钙血症:过量的维生素D会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排泄钙的能力,导致血液中钙含量升高。高钙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多尿、口渴、肌肉无力、疲劳及认知功能障碍。
2.肾脏损害:长期的高钙血症可导致肾脏钙质沉积,形成肾结石,严重时还会损伤肾小管,影响肾脏功能。慢性维生素D中毒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疾病。
3.心血管问题:高钙血症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钙化,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甚至心脏病发作。
4.软组织钙化:过量的钙有可能沉积在血管壁、肺部、心脏瓣膜或其他软组织中,引发功能障碍。例如,肺部钙化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5.神经系统影响:高钙血症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状态改变,如焦虑、抑郁,甚至昏迷。长期高钙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
6.骨骼异常:尽管维生素D通常有益于骨骼健康,但过量时却可能造成骨骼异常,如骨质疏松或骨硬化症,这是因为过量的钙在骨骼中不正常沉积,影响了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强度。
预防维生素D中毒的关键在于合理补充,遵循推荐的每日摄入量。成人每日维生素D的建议摄入量一般为600-800 IU,但具体量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生建议调整。通过日光照射自然合成维生素D时,也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无保护的阳光曝晒,以免增加皮肤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