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并发症有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等。
1.恶性心律失常:该疾病可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引发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能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较为轻微的形式,但也可能发展为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会严重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2.心力衰竭:当梗死面积较大或治疗不及时,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
3.心脏破裂:当急性心肌梗死范围较大,贯穿心室壁时,心脏在收缩过程中,坏死的心肌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破裂。心脏破裂可分为心脏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两种类型,前者会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后者则会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4.附壁血栓形成:由于心肌细胞坏死和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这些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液流动到其他部位,造成血管堵塞,引发新的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附壁血栓的形成与梗死面积、血管损伤程度、血液凝固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5.心源性休克:梗死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时,心脏的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无法满足身体各器官的血液需求。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少尿、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心源性休克需要紧急治疗,包括恢复冠状动脉血流、补充液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另外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以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