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血便的常见病因有痔疮、肛裂、肠炎、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
1.痔疮:痔疮是引起血便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都可能诱发。排便时,粪便可能擦破痔疮表面的黏膜,导致出血,血液通常鲜红,附在粪便表面。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温水坐浴等改善。
2.肛裂:多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等造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排便时疼痛伴便血,便血颜色鲜红,量较少。保持大便通畅,局部涂抹药膏可缓解症状。
3.肠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引发肠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出现血便,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4.肠道息肉: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在排便过程中,息肉可能受到摩擦而出血,一般无明显疼痛。通常需内镜下切除息肉。
5.肠道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侵犯肠道血管,引起便血。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后期可伴有消瘦、乏力等。需根据病情进行手术、化疗等治疗。
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日常注意饮食规律,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