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固醇结晶通常是胆囊壁上形成的胆固醇微小颗粒聚集体。
胆汁是肝脏分泌并储存于胆囊的液体,其成分包含胆固醇、胆盐、卵磷脂等。正常情况下,这些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胆固醇能溶解在胆汁中。但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者胆盐、卵磷脂等成分比例失调时,胆固醇就无法完全溶解,会逐渐析出并形成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这便是胆囊胆固醇结晶。
胆囊胆固醇结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做腹部超声时被发现。少数情况下,结晶可能脱落进入胆囊管,引发胆囊炎,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结晶持续发展,还有可能形成胆囊结石。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规律进食,避免不吃早餐,因为空腹时间过长会使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增加胆固醇结晶风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人群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往往较高。定期体检,监测胆囊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