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结石会造成肾损害。
结石造成肾损害的原理主要是结石在肾脏内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当结石在肾盂、肾盏等部位形成后,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和压迫。较小的结石可能会在肾盂、输尿管等部位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损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出血、水肿,引发炎症反应。如果炎症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逐渐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较大的结石长期在肾脏内停留,会持续压迫肾实质,使肾实质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肾组织萎缩、纤维化。而且结石还可能引起尿路梗阻,使得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肾脏内积聚,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这种高压状态会进一步压迫肾实质,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功能会逐渐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在临床上,很多结石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着结石病情的发展,肾损害的情况会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腰部疼痛、肾功能指标异常等表现。
对于有结石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通过超声、CT等检查及时发现结石的存在和变化。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增加尿量,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减少结石对肾脏的损害。饮食上要根据结石的成分合理调整,避免摄入过多易形成结石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