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黄疸出血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有发热、黄疸、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肝性脑病等。
1. 发热:
钩体病初期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左右,多呈稽留热型,部分患者也可为弛张热。常伴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最为明显,还可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2. 黄疸:
一般在发病后3 - 7天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逐渐黄染,且黄疸程度逐渐加深。患者可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样。肝脏可轻度至中度肿大,伴有压痛。
3. 出血倾向:
常见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血尿等,这是由于钩体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所致。
4. 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急性肾衰竭的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5. 肝性脑病:
相对较为罕见,患者可出现精神错乱、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还可伴有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系统体征,是由于肝脏严重受损,导致体内毒素不能正常代谢和清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所致。
钩体病病情复杂多变,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