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部的放射性损害常见的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较罕见的有放射性气管支气管炎、放射性肺血管炎等。
1.放射性肺炎:是肺部放射性损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在放疗后1-3个月出现,患者可能有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照射面积等因素相关。早期症状可能较轻微,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胸痛。
2.放射性肺纤维化:常继发于放射性肺炎之后。一般在放疗后数月至数年逐渐形成,肺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极大影响。
3.放射性气管支气管炎: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放射性损伤,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痰液可能较黏稠,有时还伴有咯血,严重影响呼吸道通畅,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4.放射性肺血管炎:较为罕见。是由于放射性损伤导致肺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可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肺动脉高压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诊断和治疗都具有一定难度。
在接受肺部相关放疗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出现咳嗽、气短、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放射性损害对肺部的不良影响,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