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常见的有头颅血肿、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肝脾破裂等。
1.头颅血肿:多因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受产道骨性突出部位压迫或因器械助产所致。一般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增大,常以颅骨边缘为界限,不超过骨缝。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大的血肿应避免揉擦,初期可冷敷,防止继续出血,后期可热敷促进吸收。
2.锁骨骨折:常见于胎儿肩娩出困难或臀位产时用力牵拉上肢所致。患侧上肢活动减少,局部有肿胀、压痛,可摸到骨折断端。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护理时应避免压迫患侧,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骨折可自行愈合。
3.臂丛神经损伤:多因胎儿肩部娩出困难时,助产者用力牵拉胎头、胎肩所致。表现为患侧上肢松弛下垂,活动受限。多数患儿在生后2 - 3个月内可逐渐恢复,可配合按摩、被动运动等康复治疗。
4.面神经损伤:常因产钳助产时钳叶压迫面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眼睑不能闭合。多数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恢复,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
5.肝脾破裂:较为罕见,多因分娩时腹部受挤压所致。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腹胀等症状。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如输血、手术等。
新生儿产伤后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及受伤部位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如血肿增大、肢体活动障碍加重等,应及时送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