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常见的证型有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
1. 肝阳暴亢:患者平素多有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症状,发病时半身不遂、舌强语謇,伴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或绛,苔黄腻,脉弦有力。此证型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动肝风,风阳上扰清窍,横窜经络所致。
2. 风痰阻络:常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伴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多由风邪夹痰,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病。
3. 痰热腑实:症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伴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此乃痰热互结,阻滞中焦,腑气不通,浊气上扰清窍,筋脉失养所致。
4. 气虚血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多因元气亏虚,不能行血,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发为中风。
5. 阴虚风动:可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伴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风内动,脉络失养而成。
中风病情复杂多变,个体差异较大,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合理用药及康复训练,以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