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有多种症状且需对应治疗。
一、中暑的症状:
1.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 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时,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突然出现肌肉痉挛,以四肢肌肉、咀嚼肌多见;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恶心、呕吐等,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热射病最为严重,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体温可高达40℃以上,可伴有意识障碍、谵妄等。
2.中暑的治疗:
1.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适量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藿香正气水等。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2. 重症中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以快速降温。若患者意识清醒,可适量喂水。
中暑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就医。就医时需如实告知医生中暑的相关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给予恰当治疗。恢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再次处于高温环境,饮食清淡易消化,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