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五项中凝血酶时间的正常参考区间通常为16-18秒。若结果异常,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凝血酶时间延长或缩短。
凝血酶时间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其原理主要是凝血酶能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促使血浆凝固。当凝血酶时间延长时,一般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低或结构异常,也可能是存在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等抗凝物质增多的情况。而凝血酶时间缩短,通常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情况。
在临床实际中,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凝血酶时间异常。比如,肝脏疾病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的合成,进而使凝血酶时间改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也会出现凝血酶时间延长。
日常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像绿叶蔬菜等,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外伤,防止因凝血异常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若发现凝血酶时间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