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血压监测、心理调节、手术治疗等。
1. 改善生活方式:这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要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 18.5 - 23.9kg/m² 范围内。戒烟限酒,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血管,适量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增加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2. 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常用的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通过促进排尿减少血容量来降压;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钙通道阻滞剂,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管舒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药物使用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联合用药。
3.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有助于了解血压波动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可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一般测量 2 - 3 次取平均值。家庭自测血压正常范围一般为收缩压 90 - 139mmHg,舒张压 60 - 89mmHg。还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连续记录 24 小时血压变化。
4. 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压。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减少因精神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在评估后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去除病因,有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或更易控制。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服用。定期复诊,根据血压变化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若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