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清创处理、固定治疗、抗感染治疗、伤口闭合、手术治疗等。
1. 清创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创口易被污染,及时清创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通过彻底清除创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防止细菌滋生繁殖,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先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去除明显的污垢和杂质,再用双氧水冲洗,以杀灭厌氧菌,之后再次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仔细清理创口边缘的失活组织。
2. 固定治疗: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固定,可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避免骨折移位进一步加重周围组织损伤,利于骨折愈合。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通过在骨折部位周围打入钢针,连接外固定支架,将骨折断端固定在合适位置;也可用石膏绷带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塑形,起到稳定骨折的作用。
3. 抗感染治疗:开放性骨折因创口与外界相通,极易引发感染。使用抗生素能预防和控制感染。常用的有头孢呋辛酯片,它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效果;阿莫西林胶囊,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发挥作用;左氧氟沙星片,可阻碍细菌DNA复制,起到抗菌功效,具体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4. 伤口闭合:及时闭合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能减少外界细菌再次侵入的机会,促进伤口愈合。对于较小的创口,可直接缝合;若创口较大,无法直接缝合,可采用皮瓣移植等方法覆盖创口,为骨折愈合提供相对无菌的环境。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能更准确地复位骨折断端,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等组织。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断端固定,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开放性骨折治疗后,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保持固定装置的清洁与稳固,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固定松动或骨折移位。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严格按医生嘱咐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