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内侧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有保守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修复、康复训练等。
1. 保守观察:对于骨折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移位,且未对视功能和眼球运动造成影响的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可采取保守观察的方式。因为这类骨折有自行愈合的可能,通过定期复查,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若在观察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问题,骨折可逐渐自行修复。一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眼部CT等检查,查看骨折愈合进度。
2. 药物治疗:可使用活血化瘀的云南白药胶囊、促进骨折愈合的骨肽片、减轻局部炎症的迈之灵片等药物。云南白药胶囊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除骨折部位的淤血肿胀;骨肽片含有多种促进骨细胞生长的活性成分,可加速骨折处的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迈之灵片能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缓解因骨折导致的眼部周围组织肿胀,遵医嘱使用有助于眼眶内侧壁骨折的恢复。
3. 物理治疗:在骨折早期,可对眼眶周围进行冷敷,如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眼部周围,每次15 - 20分钟,每天数次,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在骨折后期则进行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眼罩敷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利于眼眶内侧壁骨折部位的修复。还可通过按摩眼眶周围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运。
4. 手术修复:当眼眶内侧壁骨折出现明显移位,导致眼球内陷、复视等严重影响视功能和外观的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手术通过切开皮肤或采用微创的方式,将骨折片复位并固定,恢复眼眶内侧壁的正常结构。这样能解除对眼球及眼外肌的压迫,纠正眼球位置,改善复视等问题,最大程度恢复眼部功能和外观。
5. 康复训练:在骨折恢复一定阶段后,可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如让患者向上、下、左、右等方向转动眼球,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逐渐增加训练强度。还可进行视觉功能训练,如通过一些视觉训练仪器或简单的视觉训练游戏,提高患者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帮助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更好地恢复。
治疗期间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外力碰撞受伤眼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骨折愈合提供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