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伤口流黄水可能是组织液渗出、伤口感染、脂肪液化、缝线反应、局部过敏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强换药、抗感染、促进愈合等。
1. 组织液渗出:手术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形成黄水。这是术后早期常见现象。一般通过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随着伤口愈合,渗出会逐渐减少。通常使用碘伏棉球消毒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根据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2. 伤口感染:细菌侵入伤口繁殖,引发炎症,导致渗出黄色脓性液体。可伴有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需加强伤口换药,清除脓性分泌物。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严重时可能需静脉用药。
3. 脂肪液化:多见于肥胖患者,手术中脂肪组织受到损伤,脂肪细胞破裂,脂肪滴外溢,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黄色液体。要充分引流液化脂肪,定期换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伤口愈合。
4. 缝线反应:身体对缝线产生排斥反应,局部出现红肿、渗液。拆除引起反应的缝线,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可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
5. 局部过敏:对伤口敷料、消毒剂等物质过敏,出现渗液。去除过敏原,更换不过敏的敷料和消毒剂。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过敏药物。
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沾水,防止外力碰撞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渗液增多、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