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儿童在睡觉时手脚抖动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白天过度兴奋、低钙血症、癫痫等,需遵医嘱采用日常护理、药物等方法进行处理。
1.白天过度兴奋:如果儿童在白天进行了大量剧烈的运动,比如长时间跑步、玩耍,或者经历了特别兴奋、刺激的事情,导致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状态,晚上睡觉时大脑皮层可能仍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即使身体已经进入休息模式,但神经系统还残留着一定的兴奋性,就容易引发手脚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家长要注意合理安排儿童的日常活动,避免让孩子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以在睡前安排一些较为轻松、安静的活动,比如听轻柔的音乐、看绘本等,帮助放松身心,让神经系统逐渐平静下来,从而减少睡觉时手脚抖动的情况发生。
2.低钙血症:当儿童体内血钙水平过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增高,即使在睡眠状态下,也容易使手脚的肌肉出现痉挛、抖动等现象。例如,有的儿童挑食、偏食,日常饮食中富含钙的食物摄入过少,再加上户外活动时间不足,阳光照射少,皮肤合成维生素 D 减少,影响了钙的吸收,就容易出现低钙血症。首先要调整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醋酸钙胶囊等药物治疗。
3.癫痫:癫痫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部分癫痫类型发作容易在睡眠期间出现。当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的、同步化的放电时,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相应支配的肌肉出现抽搐、抖动等发作表现,有的癫痫发作仅表现为局部的手脚抖动,也有的可能伴有意识丧失、牙关紧闭、眼球上翻等其他更复杂的症状。对此可以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儿童的手脚抖动持续存在且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进行治疗,由医生结合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