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有空气灌肠复位、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手术治疗等。
1. 空气灌肠复位:空气灌肠复位是小儿肠套叠常见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肠套叠,空气在一定压力下进入肠道,能利用气体的压力将套入的肠管推回原位,恢复肠道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通畅性。操作时,通过肛门插入肛管,连接空气灌肠机,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设定合适压力,一般压力控制在适当范围,使空气缓慢进入肠道,在X线透视下密切观察肠套叠复位情况,直至套叠解除,肠管恢复正常形态和蠕动。
2.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此方法对小儿肠套叠有效是因为在B超实时监视下,能清晰看到肠管的情况。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适量液体,利用液体的压力推动套入的肠管复位。将特制的肛管经肛门插入直肠,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等液体的灌肠装置,在B超引导下,缓慢注入液体,根据肠管情况调整液体注入速度和压力,直至肠套叠复位,B超显示肠管形态恢复正常。
3. 钡剂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可用于小儿肠套叠治疗。钡剂进入肠道后,能借助其重力和液体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经肛门插入肛管,缓慢注入硫酸钡混悬液,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剂在肠道内的推进情况,随着钡剂的充盈,套入的肠管在钡剂压力作用下逐渐被推回,当看到钡剂顺利通过回盲部,肠套叠阴影消失,表明复位成功。
4. 手术治疗:当上述非手术方法复位失败或存在肠坏死等严重情况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直接对发生套叠的肠管进行处理,切除坏死肠段,重新吻合肠道,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和正常功能。通过剖腹探查,找到肠套叠部位,仔细分离套叠的肠管,若肠管已坏死则切除坏死部分,然后将健康肠管进行端端吻合,确保肠道通畅,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促进恢复 。
治疗后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和复查。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排便情况。饮食方面,起初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给予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若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