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药常见的熬制方法有浸泡药材、控制水量、掌握火候、确定熬制时间、特殊药材处理等。
1. 浸泡药材:
将配好的中药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使药材充分湿润,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对于质地较轻、疏松的药材,浸泡时间可适当缩短;质地坚硬、密实的药材,浸泡时间可稍长一些。
2. 控制水量:
水量要根据药材的多少和儿童的年龄来定。通常,水要没过药材2 - 3厘米。年龄较小的儿童,药量相对较少,水量也应相应减少;年龄较大的儿童,药量多,水量可适当增加。
3. 掌握火候:
一般先用武火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煮。武火能使水快速沸腾,缩短熬制时间;文火则能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避免药液溢出。
4. 确定熬制时间:
不同的药材熬制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滋补类药材熬制时间较长,约30 - 40分钟;解表类药材熬制时间较短,15 - 20分钟即可。儿童用药,应根据具体药材和病情,合理确定熬制时间。
5. 特殊药材处理:
有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如先煎的药材,像贝壳类、矿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材,要先煎15 - 30分钟;后下的药材,如薄荷、藿香等含挥发油的药材,在药液快煎好前5 - 10分钟放入;还有些药材需要包煎,以免药液混浊。
儿童身体较为娇嫩,中药的剂量和熬制方法都需谨慎。家长在熬制儿童中药时,若对某些药材的处理方法或熬制过程存在疑问,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