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现高热可能是感染、中暑、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高热、中枢性发热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
1. 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是高热常见原因。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免疫系统与之斗争就可能引发高热。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若体温超过 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要多休息、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利于身体恢复。
2. 中暑: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热量在体内积聚就会导致中暑高热。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可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若症状严重,体温持续不降,可遵医嘱使用十滴水软胶囊、清凉油、人丹等药物。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高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发热症状。
4. 恶性高热: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多在使用某些麻醉药物后诱发。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使用诱发药物,给予纯氧过度通气,静脉注射丹曲林钠胶囊、碳酸氢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进行治疗。
5. 中枢性发热:因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热。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疾病,如遵医嘱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吡拉西坦片、依达拉奉注射液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出现高热情况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严格按医生要求用药和治疗,治疗期间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咳嗽、腹痛等,以便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