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下脓肿可能是外伤、甲沟炎、局部感染、真菌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手术切开引流、药物治疗等。
1. 外伤:日常生活中手指受到挤压、刺伤等外伤,细菌容易侵入甲下组织引发感染形成脓肿。对于较轻的情况,可先用碘伏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若脓肿形成,需及时就医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排出脓液。
2. 甲沟炎:多因修剪指甲不当、撕咬倒刺等导致甲沟部位损伤,细菌感染蔓延至甲下。早期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罗红霉素片控制炎症。局部热敷或浸泡在温盐水中。若已形成脓肿,通常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必要时可能需拔除部分指甲。
3. 局部感染:手部卫生不良,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引发甲下感染。要注意手部清洁,避免长时间接触水。遵医嘱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湿敷,涂抹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等。若脓肿成熟,应及时切开排脓。
4. 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侵犯指甲,破坏甲组织,降低指甲抵抗力,进而引发细菌感染形成脓肿。可遵医嘱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抗真菌治疗。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灰黄霉素片,但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同时要保持手部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5. 全身性疾病: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累及甲下组织。积极控制血糖,遵医嘱服用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对于甲下脓肿,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局部处理措施,如切开引流等。
治疗期间要保持患处清洁,避免沾水,防止二次感染。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和复查,观察恢复情况。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