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可能是伤口污染、局部血运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清创不彻底、细菌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清创引流、改善血运、增强抵抗力、再次清创、抗感染等。
1. 伤口污染:开放性创伤尤其是深部肌肉广泛性损伤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易污染伤口并在局部繁殖。应尽早彻底清创,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用大量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伤口,破坏厌氧菌生存环境。
2. 局部血运障碍:如血管损伤、受压等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利于厌氧菌生长。对于血管损伤应及时修复,解除血管受压因素,必要时可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遵医嘱用药。
3. 机体抵抗力下降:如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使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应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 清创不彻底:初期清创不全面,残留的坏死组织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需再次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残留的坏死组织,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5. 细菌感染: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引发气性坏疽。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钠注射剂、甲硝唑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遵医嘱用药,同时配合局部处理。
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伤口护理和用药,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体温等情况,若出现伤口异味加重、发热不退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