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病的发生可能是皮肤破损、卫生习惯差、免疫力低下、接触感染源、环境因素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皮肤清洁、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1. 皮肤破损:皮肤出现小伤口、抓伤、蚊虫叮咬破损等,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容易引发脓疱病。日常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受伤。一旦有破损,及时清洁消毒,可使用碘伏消毒伤口,保持局部干燥。若破损面积较大或情况严重,需就医处理,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药物。
2. 卫生习惯差:不勤洗澡、不勤换洗衣物等不良卫生习惯,会使皮肤表面细菌滋生,增加脓疱病发病几率。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天用温和沐浴产品洗澡,勤换洗衣物。贴身衣物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材质。对于皮肤褶皱处,更要注意清洁。
3. 免疫力低下: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等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难以抵御细菌感染,易诱发脓疱病。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新鲜蔬果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匹多莫德颗粒、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增强免疫力药物。
4. 接触感染源:直接接触脓疱病患者的皮损部位,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等,都可能感染病菌引发脓疱病。避免与脓疱病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对公共场所物品,如公共泳池的更衣柜、酒店毛巾等,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若接触可疑物品后,及时清洗双手。
5. 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脓疱病发病风险。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室内保持通风良好,可使用空调、除湿器等调节室内温湿度。外出做好防护,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
平时要注意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皮肤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保持积极心态,有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