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脚起疱可能是鞋子不合脚、运动姿势不当、运动量突然增加、脚部皮肤摩擦、脚部多汗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更换合适鞋子、纠正运动姿势、合理调整运动量、减少皮肤摩擦、保持脚部干爽等。
1. 鞋子不合脚:鞋子过小会对脚部产生挤压,过大则会使脚部在鞋内滑动摩擦,这两种情况都易导致脚起疱。应选择尺码合适、鞋型符合脚型、材质柔软透气的鞋子,比如运动鞋,能为脚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若水疱较小,可让其自行吸收,期间避免穿过紧鞋子;若水疱较大,需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再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遵医嘱用药。
2. 运动姿势不当:跑步时姿势不正确,如过度内翻或外翻,会使脚部局部受力不均,增加起疱风险。要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保持身体正直,步伐适中,落地轻盈。对于已起的水疱,较小的可贴上创可贴保护,较大的按上述消毒抽液处理后,用纱布包扎,定期更换。
3. 运动量突然增加:平时运动少,突然大量跑步,脚部皮肤和组织难以适应,容易起疱。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给脚部适应过程。起疱后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多休息,水疱处可涂抹云南白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活血止痛膏,遵医嘱使用。
4. 脚部皮肤摩擦:跑步过程中,脚部与鞋子持续摩擦会导致起疱。可在容易摩擦部位提前贴上防磨贴。若起疱,未破损时可涂抹凡士林保护,破损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扎。
5. 脚部多汗:脚部出汗多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环境,摩擦力增大且皮肤变软,易起疱。要选择吸汗透气的袜子,也可使用止汗喷雾。起疱后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按常规处理水疱。
跑步时要选择合适装备,提前做好热身,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若起疱情况严重或长时间不愈合,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