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常见方法有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复位固定等。
1.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踝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将骨折断端尽量恢复到正常位置,然后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这样能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避免骨折断端再次移位,利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促进骨折愈合。一般需根据骨折情况固定 4 - 6 周,期间要定期复查 X 光,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 物理治疗: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物理治疗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炎症消退和肿胀缓解,利于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促进愈合。还有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细胞的活力,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超声波治疗则可促进骨折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加速骨折愈合进程。通常在骨折中后期进行,每天 1 - 2 次,每次 15 - 20 分钟。
3. 药物治疗:可使用接骨七厘片,它具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能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骨痂生长。伤科接骨片能消肿止痛、舒筋壮骨,有助于改善局部症状,促进骨折愈合。仙灵骨葆胶囊能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增强骨骼的修复能力。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一般服用 2 - 3 个月。
4. 康复治疗: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可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恢复关节活动度。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康复训练强度,如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还可进行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5. 手术复位固定: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或合并有韧带损伤等情况的踝部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是必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使骨折部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若有韧带损伤也可在术中进行修复。术后需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
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定期前往医院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和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