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的急救处理主要包括避免随意搬动、保持脊柱稳定、固定受伤部位、及时止痛、尽快送医等。
1. 避免随意搬动:脊柱骨折时,随意搬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进一步损伤脊髓神经,加重病情。所以发现脊柱骨折患者,应立即让其保持原有姿势,不要轻易挪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使用正确方法搬运,防止因不当搬动造成二次伤害,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2. 保持脊柱稳定:可在患者身体两侧放置沙袋、衣物等柔软物品进行固定,限制脊柱的活动。因为稳定的脊柱环境能减少骨折断端的摩擦和移位风险,降低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几率,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利于后续康复。
3. 固定受伤部位:使用脊柱固定板、担架等专业工具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能将骨折部位相对稳定住,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骨折处晃动,减少疼痛,同时防止骨折碎片损伤周围重要组织,保障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 及时止痛:可根据情况给予适量止痛药物,如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片、氨酚待因片等。疼痛会引起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情绪和身体状态,不利于后续治疗。合理使用止痛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为后续检查和治疗提供便利。
5. 尽快送医:呼叫急救车,将患者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医院具备专业的设备和医生团队,能够准确判断脊柱骨折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最大程度恢复脊柱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脊柱骨折急救处理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在转运途中要确保固定措施稳固,避免颠簸。到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实告知受伤经过和症状表现,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适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