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性肺气肿常见类型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小叶周围型肺气肿、瘢痕旁肺气肿、不规则型肺气肿等。
1.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此型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因炎症导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扩张部位多在肺小叶的中央区,故得名。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而肺泡管、肺泡囊变化不明显。
2. 全小叶型肺气肿:相对常见,是因呼吸性细支气管所属终末肺组织,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均呈弥漫性扩张,遍布于肺小叶内。与先天性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有密切关系,病变累及整个肺腺泡,从呼吸性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均有扩张。
3. 小叶周围型肺气肿:也叫隔旁肺气肿,多在肺边缘部位,在小叶间隔与胸膜下的肺泡出现扩张,而小叶中央部位的肺泡结构基本正常。常为局限性,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类型肺气肿并存。
4. 瘢痕旁肺气肿:多在肺组织瘢痕灶附近,是由于局部肺组织受病变牵拉,导致肺泡破裂融合形成的肺气肿,通常为局限性,与肺部慢性炎症、纤维化等病变相关。
5. 不规则型肺气肿:较为罕见,无明显规律,多在肺实质受损伤区域,如肺部炎症、肿瘤等病变周围,肺泡结构破坏、融合,形成大小不等气腔,形态不规则。
日常要保持规律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注意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肺功能。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减少对呼吸道刺激。定期体检,关注肺部健康状况,若出现咳嗽、气短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