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大量放腹水时易于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感染、低血压等。
1. 肝性脑病:大量放腹水可导致血氨升高,从而诱发肝性脑病。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症状。
2. 肝肾综合征:放腹水后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灌注不足,进而引发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
3. 电解质紊乱:放腹水过程中可丢失大量的钾、钠等电解质,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可引起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症状。
4. 感染:放腹水时可造成腹腔内压力骤减,肠道细菌易位进入血液循环,增加感染的风险,如腹膜炎、败血症等。
5. 低血压:大量放腹水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从而导致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
注意事项:肝硬化患者大量放腹水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电解质等指标。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次放腹水不超过 3000ml,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补充白蛋白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在放腹水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