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进了空气应根据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墨菲氏滴管液面过低、更换液体不及时、输液结束未及时拔针、注射器抽吸空气未排尽等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检查连接部位、调整液面高度、及时更换液体、适时拔针、排尽空气等。
1. 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若输液管各个接头处没有拧紧,就容易导致空气进入。在发现点滴进空气后,要立即检查输液管各连接处,将其重新紧密连接,防止更多空气进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 墨菲氏滴管液面过低:墨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时,空气容易随着液体流动进入血管。此时应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器,挤压墨菲氏滴管,使液面上升至合适高度,一般为滴管的1/3 - 1/2 ,再打开调节器,继续输液。
3. 更换液体不及时:在一瓶液体输完后没有及时更换新的液体,空气就会顺着输液管进入。要及时更换液体,若发现有少量空气进入,可将输液管从墨菲氏滴管处分离,轻轻挤压输液管,将空气排出后再重新连接。
4. 输液结束未及时拔针:输液结束后没有及时拔针,外界空气可能会进入血管。输液接近尾声时要密切关注,结束后尽快拔针。若已有空气进入,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
5. 注射器抽吸空气未排尽:在使用注射器往输液管内推注药物等操作时,若空气没有排尽,就会进入血管。操作时要确保注射器内空气完全排尽,若发现有空气进入,应立即夹闭输液管,将空气回抽至注射器内,再排尽空气后继续输液。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密切关注输液情况,包括液体剩余量、输液管连接情况等。若发现异常及时呼叫医护人员,不要自行随意处理,确保输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