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发生后可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法处理。
1. 复位:骨折后首先要进行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这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才能为后续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闭合复位是通过手法操作,利用牵引、对抗牵引等手法使骨折复位,适用于大多数骨折。而切开复位则是通过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直接暴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等情况。
2. 固定:固定能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防止骨折断端再移位,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外固定常用的有石膏绷带固定,能塑形良好,固定范围广;小夹板固定则具有固定可靠、便于关节活动等优点;还有外固定支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等。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接骨板、螺丝钉等固定器材植入体内,固定骨折断端,常用于复杂骨折。
3. 药物治疗:可使用伤科接骨片,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促进骨折部位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愈合;骨肽片能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仙灵骨葆胶囊能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增强骨骼营养,加快骨折恢复,这些药物需严格按照医生嘱咐使用。
4.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在骨折固定期间,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活动。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力量训练等,帮助恢复肢体功能。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更准确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使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稳定骨折断端,为骨折愈合提供坚强的支撑,促进骨折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安排,按照要求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二次受伤,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