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阻是指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关节、肌肉等部位出现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
痹阻的发生多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或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当邪气侵袭人体,阻滞经络气血时,就会形成痹阻。例如,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风寒湿痹;若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邪热壅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则可形成热痹。人体正气不足,如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也容易使经络气血失于濡养,从而发生痹阻。
痹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等。病情轻者,症状可能仅局限于某一部位;病情重者,则可累及多个关节,甚至影响全身的功能活动。
对于痹阻的治疗,中医常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止痛等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会进行辨证论治,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预防痹阻的发生。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