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发现有这类黏膜症状,应当重视护理。在不伤害宝宝身体的情况下,合理用药,方能很快治愈。并且各位母亲一定要注意,在哺乳期间,要注意清洁母亲的乳头及宝宝的口腔护理,才不易感染鹅口疮。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民间俗称糊口白、白口粗,这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病。看上去就像在口腔黏膜上撒布了一层乳白色细米糠糊一样,又像在黏膜上覆盖了凝结的奶块。鹅口疮最常见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不清洁的奶头所感染。如吃母乳,母亲的奶头上有白色念珠菌,就会感染到婴儿口腔内。喝牛奶的,奶瓶的橡胶奶嘴上有白色念珠菌,也会感染到婴儿口腔。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引起鹅口疮。这是因为在口腔中有很多微生物,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制约,某些细菌的一些新陈代谢产物能阻碍真菌生长。大量或长久使用抗生素后,口腔中的某些细菌就会大量减少。白色念珠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而引起鹅口疮。
治疗鹅口疮,一般可用2%~4%的苏打水漱洗口腔,还可涂用紫药水。病情严重者,可用制霉菌素外涂。预防鹅口疮,主要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喂奶前后给孩子喂点开水,并先擦洗母亲的奶头;日常不要随便用布在口腔里乱擦,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孩子喝水、喂奶用的奶头、奶瓶、小勺、小碗等用具,每天要进行煮沸消毒1~2次。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当经常用2%~4%苏打水擦洗口腔,并常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等。
总结来说,一般只要做到哺乳期间,注意母亲的乳头清洁卫生,宝宝的口腔也时常注意清洁护理,方可远离鹅口疮疾病。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建议尽量少使用抗生素药物。宝宝的呵护做到细致入微,则宝宝健康,妈妈开心且放心。